引自“平远县东石镇人民政府信息网”:
茗香·含笑·铁山嶂
铁山嶂,海拨1164米,在平远县境内的千米山峰中位列第二。地处东石镇东部,北枕蕉岭、南望平远东石,是座外人鲜至的山峰。
锅笃村,上铁山嶂的必经之地。十五、六公里盘山公路,有黄洋界的险峻、六盘山的迂回,驱车其间,险相环生,一番努力后才进入铁山嶂下的下锅笃自然村。
下锅笃隶属于锅笃行政村,锅笃村是驰名粤东大地的锅笃茶产地。当地人对锅笃并不一概而论,各自然村产的茶风味不同,有“上锅笃香甘、中锅笃滑甘、下锅笃苦甘”之说。爱茶者将苦甘视为品茶的最高境界,今天来到茗香之所,我们莫不为之振奋。
铁山嶂脚下的锅笃水库如一面仙女梳妆的镜子,蓝天白云、远黛近绿一齐映在湖中,洋溢着春天气息。在峡谷之中的坝上走,嗖嗖的山风让人飘飘欲仙。
过了约海拨950米,山上长的灌木林。一处处形状各异的石头,构成了一座座“御花园假山”。细观石头,是火山喷发的熔岩,沉沉的。铁山嶂东边对峙挺立的尖石,尖石是广东品位最高的富铁矿,铁山嶂南麓亦有铁矿开采,也许这山名由此而得吧。峰顶北望,蕉岭县城的高层建筑隐约可见;南边,蕉岭县徐溪镇、平远县热柘镇的丘陵、田畴、河流均历历在目。
尖山掠影
欺山莫欺水。登上尖山之后,才知道这句话并不准确。
尖山海拨高度为1007米,是平远县境内4座千米高峰中最低的一座,离县城不足20公里,出发前认为登临难度不大。然而,一路披荆崭棘开路、攀绝壁而上,历时二小时半才上这巨大圆锥体的顶峰。
走近尖山,除几处绝壁风光、顽石古树可以欣赏外,并没有特别赏心悦目之处。但从远处观之,锥体的尖山终日云遮雾罩,偶露峰顶,可与日本富士山媲美。
在当地人看来,尖山的稳重不仅仅因为奇特的几何图形,更多的是因为她的“铁脚银腰金盖顶”。且不论“金、银”之说,而丰富的铁矿资源是不争的事实。目前已探明的磁铁矿贮藏量为2371万吨,均为品位为58%以上的富铁矿。从清代后期起,就有了采矿、冶炼业。目前年采矿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,铁矿大部分通过广梅汕铁路运往广州等地,成为平远县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。
尖山难登,登山者多为就近的中学生,因而人们对尖山的了解不多。这次我们在尖山第一峰与第二峰之间的险要之处,发现几处战壕、山寨遗址,容近千人,易守难攻。但遗址之事未曾听人提过。问山脚的白岭村村民,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。经查阅《平远县志》考证,尖山及其所在的东石镇历经四次的“太平军之乱”,大约在1860年至1865年间。南窜太平军,多为流寇,以劫掠为事。乡人多逃往尖山,于险要处设三道防线。相传,当“贼人”攻至每三道防线时,幸由梅子畲逃来的沈姓兄弟嫂妇四人死守隘口,他们平日打猎为生,枪法准确,毙“贼”不少,战死尖山。历经战祸,东石劫后余生者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