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风面(上)
10月5日凌晨一点多,火车准点到达赣州,事先已经联系好的钟司机稍等片刻后也出现了,人很帅,车很小,勉强的我们挤进去后,就朝着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---江西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出发了.
江西的公路路况不太好,路小,路标也不太明显,钟司机也基本没怎么出过赣州市,唯一的交通地图也贴在他家的墙上了,幸好云中和七一功课做足了,再配合GPS,再加上一路的问路确认,在明亮的月光下,走走停停间,我们到了阡陌村.
戴家埔乡--毛主席命名的第一乡,阡陌村就位于距离戴家埔乡中心10公里的山沟里,海拔有800多米,通村公路一半水泥路一半乱石路,地势险要,路面崎岖不平,夜色里,司机大哥晕晕乎乎的也就开上去了,(中途偶们记不清下了几次车,那车动力相当弱,遇陡坡人必下).据说扶贫筑路的资金让贪心的村长贪污了,要不可能早就全程都通水泥路了.
进到村里已经是早上的6点多了,首先看到的就是阡陌小学.这个在前人驴行手记出现了多次的标志性建筑,有些破败,寒风中显得有些凄凉.我们的到来让村民脸上写满了喜悦,跑出来的老师和村民打量着我们,问的第一句话颇有些人惊人:"把你们的方案拿出来,我看看!"语气当中尽显专业素养,或许是多年的驴友惊扰,让当地的村民也熟悉了驴友的一套行头.
向导跟我同岁,夫妻俩都很纯朴.我们跟向导谈好了价钱,在他家吃过面条和鸡蛋,安顿好了司机,打点好行装,我们就朝着山顶进发了.
一条山溪穿村而过,水很纯净,满溪的石头让水冲得圆润而富有光泽.参天的松树苍劲而挺拔,墨绿的竹子在晨风中摇曳着.闪着光亮投射在班驳的棚房里,村庄显得宁静而安逸.我们虽然一夜未眠,但是兴奋和期待,压制住了疲惫和睡意,大伙脚步都很轻快,虽然路有些陡,包有些重,人有些累,但坚强的我们在向导坚强的而有力的指引下:"开",很快的就在走走,停停,拍拍,歇歇,说说,笑笑,吃吃间,在下午2点多攀到海拔1900多米的营地,
营地是块开阔而平坦的草地,可以搭下至少二十顶帐篷,一侧有一清泉,甘甜而冰凉,旁边是间药棚,尚可遮风挡雨,除了风有些大以外,此处堪称五星营地.
我们稍为休整,立马支帐搭窝.向导因为挑食,午餐半饱,则支锅下面条充饥.一切完备,吃过面条小点,型男显摆照相,片刻,向导右拳轻握作用力状,表情严肃,慢声说道:"冲顶,争取把酃峰也拿下!"备受鼓舞的我们立马从疲惫中振奋起来,争先恐后的跟在向导的后面朝山顶攀登.
南风面因为南面长年吹风,南面只能长草,背风处尽生高山寒竹,远远望去,界线分明,轮廓清晰,故而得名南风面.风起处,竹叶翻飞,草芒起伏,映照着阳光,波光滚滚.穿过密不透风的竹林,登上海拔2120.4米的主峰,一块隆起的石头标示着最高峰的存在.站在石头上,全体队友轮翻挥舞着队旗,大吼一声,一天的艰辛和苦累,倾刻间得到了最大的渲泄,挑战自我的成就感得到了最大的展示,或许这就是驴行的乐趣和动力.
距离南风面直线距离一百米处的高峰就是湖南的酃峰,钻过竹林,到了人工劈开的路,走到竹林环绕成圆圈状的石堆处,就是酃峰的峰顶,一个湖南测绘局立的地标成了湖南人争夺此地的有力证据.极目远眺,群山在此起彼伏中渐次远去,触目处满眼的绿和着湛蓝的天,是那样的柔和,那样的洁净.
阡陌小学--这里的老师假日里都是兼职的向导
阡陌村委--阡陌村里最时尚的建筑
向导家的烟熏肉
含情脉脉的老太太
参天松树
宁静村庄
水流穿石
河床
蓝天下的大山
群山起伏
梯田
写画蓝天
鸟瞰村庄
向导的指令--开!
写意天空
奋力攀登
冲顶
五星营地
药棚
南风面主峰
高山寒竹
高山寒竹林
密不透风
一边是竹一边草
队旗飘扬在南风面的主峰
对视酃峰
人工劈开的路
酃峰峰顶
回望南风面

[ 此帖被山寨户外在2009-10-12 00:32重新编辑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