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寿山位于福建永定洪山乡和广东梅州松源镇的交界处,海拔1148米。
山上有出米石、船首岩、仙人桥、天炉峰与阳持笔(一石二景。此岩峭立
千仞,遇云雾天气如一座高入云端的焚香铜炉。从侧面看恰似一支饱蘸墨水
的如椽巨笔,雅称“阳持笔”)、斗笠岽、双龟奔月、螳螂爬壁、卧佛山、
岗甲湖、棋盘石、仙人脚印、三将军石、帝子岩等美景。山脚是波澜壮阔的
十里“龙湖”。湖光山色交相辉映,是十分值得一游的好所在。
行程过半,到达一处山沟口,立有旧时指路牌一座,石刻明示:“右过荷畲黄沙,
直下洪山圩,左上王寿山”。路牌边直立一块省界碑石,厚重的花岗岩两侧分别篆刻
“福建”、“广东”、“15”、“国务院”、“1997”等大字,髹以朱红,分外醒
目。此乃王寿山上闽粤分水岭也。
沿嶝道再上走数百米,一个转弯,眼前便出现深藏山中的一座千年古刹---祥光寺,
可供游人歇脚或食宿。据悉,该寺早年鼎盛年代曾有过大小和尚200余人。清朝末年,
抗日保台志士、爱国诗人丘逢甲回闽西上杭县时,曾登临王寿山入寺考察,欲择地安营、
重振复台大业,但事与愿违,壮志未酬。只留下游“祥光寺”时的亲笔长联:
“此山处闽粤之交,自成丘壑。任仙人灶冷,帝子岩寒,群峰拱揖尚依然。
看残世界空花,万柄青莲,九品台高开宝座。
我佛以慈悲为念,何惜津梁!幸西竺经遗,南宗砵在,末劫挽回原易事。
留得英雄退步,一龛黄叶,三生石古证情禅。”
20世纪30年代,红军长征留下的革命火种壮大为刘永生将军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,
活跃于闽粤边区,曾以王寿山祥光寺作为联络中心、宣传革命真理、发展武装力量。
战争年代,祥光寺曾遭兵燹废坏,自80年代起陆续修复。眼下,有老尼释普君一人
领养三个女童在寺中学习文化课和操持佛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