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完整版本: [-- 追溯历史的足迹——吉林街52号(原创) --]

梅州大森林户外 -> 森林驿站 -> 追溯历史的足迹——吉林街52号(原创) [打印本页] 登录 -> 注册 -> 回复主题 -> 发表主题

小歪嘴 2013-07-31 21:16

追溯历史的足迹——吉林街52号(原创)

一个偶然的原因,我漫步走在吉林街上,随心去浏览街边的行人,或去看那些错落着的年代不一的建筑物。因为是没有特定的目的,所以走走停停,会数一数锦江酒店到底有多少层?或是看一看哪一块扁额制作的更有品位?总是时间还很充裕,也就做个细心的观察了。

正当我把视线从锦江酒店上收回来时,不经意间我看见在斜对面的里侧有一幢很古旧的小楼,门牌上写着:吉林街52号。从街楼的排列位置上来看,它没有和其它建筑并列在一条直线上,而是略略靠里。走在街上,如果不是偶然注意到或是刻意的去寻找,一般是不会看到它的。做为一个生于斯,长于斯的哈尔滨人,对于这个城市的建筑我还算是熟悉的,但这条街我却是第一次来,而这幢非同于常见的俄国式建筑的小楼,自然也就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信步走去,这斑驳古旧的小楼便清晰而在眼前了。对于建筑我不是很了解,描述起来也就有些费力,且从那顶部近似于教堂穹顶的弧形拱顶来看下去,它的左右两边,靠近楼角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宽大的窗户,在窗户的下部有一层隔离的外檐,使其和屋檐下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开来。从拱顶的花纹上可以看得出来,风格上很是细腻,与苏式建筑的粗旷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。

在檐下的中部,分别浮凸出七个一尺左右长的柱状物,每个之间间隔一米左右的距离,象橄榄叶样的浮雕把它们连接在一起。在浮柱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山鹰,在其下边又是两扇窗子。窗格排列的很紧密,数量也很多,上半部分为两层,每层分为五格;下半层可以开关的窗扇有三扇,中间的较大一些,分为六格,左右两扇各有三格。如此的碎格子上镶嵌着一块块玻璃,在远处看来别有一番异域的风情。看惯了现代建筑和苏式建筑,再看这别样的小楼,心下很有些和风吹过的感觉。

在橄榄叶的下边有六扇窗子,由于被一个宽大的阳台阻挡着视线,窗子的式样便不得而知了。阳台的制作和窗格的细腻相比则显得有些肃穆而庄严了,也是从此处我寻觅到了它的风格。方方正正的阳台没有一点木制的痕迹,镂空的阳台外栏是由六个米字形状组成的,由这里我联想到那两只山鹰,我想这应该是一幢英国式的建筑了。虽然我并不懂建筑的风格所在,但这样明显的标志,对昔时日不落帝国有些了解的人,大概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吧。而不久以后,我的想法便完全的被证实了。

阳台本体向外探出有三米左右,并与下部的正门垂直的成为一体。在门的两侧又是两扇宽大的窗子,延伸下去的踏阶给我的感觉是和缓而宽敞,全没有了现代建筑踏阶的陡峭和制作上的粗俗。整幢小楼被错落的绿树和横生出来的野花、青草遮掩着,虽然那破败的色调令人觉得有些凄凉的况味,但整体结构仍是显得典雅而庄重。

在街边,我找到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,在我的请求下,他给我谈起了有关“吉林街52号”的一些历史。老人说起这段历史很有些感慨的样子,据他所说,这是一幢英国式建筑,始建于1896年,距近已有107年的历史了。当时,是做为英国驻中国领事馆而被盖建的,但实际上,领事馆只在这里驻留了一年另四个月,后期一直空着。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这里被侵华日军做为宪兵队(这里,老人的记忆有些模糊,且暂为其名)的所在地,而强行霸占了。在52号的后面,还有一幢二层楼,是作为日军关押中国人的监狱而存在着的。

听老人所讲,这里也曾是731遗址之一。52号楼的地下室里在1970年的时候,还散放着一些日军遗留的刑具,如鞭子、老虎凳、手铐、脚镣之类的,但后期被哈731纪念馆做为日军侵华的历史见证,而转移走了。现在的地下室里已经更改为居室,置于民用了。

后来,在解放以后,吉林街52号做为省军区幼儿园在风雨中又焕发了新的光彩,自60年至71年,整整十年间,这里培育了无数个新中国的优秀儿女。后期,省军区幼儿园迁居他处,这里就做了驻哈警备司令部高级军官的居所。据说,这里最早只住了三户居民。再后来的一些年中,陆续又搬来十几家,到现在为止一共住有十七户居民;再加上接彼52号旁的一幢年代不算很久远的楼房,这两幢楼里就都是警备区的家属所居住的了。

时至今日,这幢历经了一百多年时光岁月的吉林街52号,再没有了往日做为外国领事馆那耀武扬威的庄严肃穆,也不见了侵华日军屠杀和凌辱中国人时的森严和恐怖;往昔国人屈膝卑颜走过的姿态再也不复了。静静地站在街边,我依稀的,似乎还可以听到、看到一群群的孩子欢笑着从里边跑出来,红润的小脸上满是了幸福和甜蜜。

沿着楼角的石板路,我信步行来,在小楼的左侧面的二楼窗外有一个半圆形的阳台,如正门一般和一层的窗子一体化的连在一起。看着那宽大的阳台,我想,如果站在上面视线感觉一定很开阔,走在上面也很有些稳实的安定感。

穿过被青草遮蔽的小路,走向房子的背面,在拐角处的侧门上写着一个“拆”字,是用红色的油漆写的。这似乎也印证了它曾经一度面临毁灭的境地,所幸的是,它仍然静静地矗立在这里,默默的向人们诉说一个又一个过往的年代。

楼后是一条算是宽敞的过道,后楼突出了一部分,在它的前边有个很高的烟囱;据说是烧锅炉,给住户冬天居室里取暖用的。在这里,又听到一些小楼旧时的内部格局的情况,原来的小楼内部的间隔墙不是水泥或是砖墙的,而是被一面面的玻璃墙隔开的,从这边可以望到另一边。但什么时候被改建的,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具体的日期了。

在52号楼的背后面,是一幢改建过的小二楼,现在已经被接成四楼的高度;但这究竟是否是原来的日本监狱所在,却是无从问起,也就不问。我没有再绕到前街去看它的正面,只是在背面看了看它,它盖建的很简陋,二层以下的墙面上象是被土抹过了,黄黄的显得陈旧不堪。在靠近右侧墙角处的一层窗子上面写着几个字:“我爱腾飞幼儿园”,再往他处看问,则只是为居民所住了。

诸处行遍,遇事相教,当我要离开的时候,我对这里已经是有着很深刻的印象了。就在我打算从52号小楼的左侧出路回返时,不经意的,我看了一眼地下室的某个窗口。这个瞬间,我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看了看我。我注意到,她正在窗前的书桌上写作业,室内灯光明亮,小菊绽开,宛然是个温馨的家庭。而那个女孩儿看我的眼神,是和善而又大胆的 ... ...

吉林街52号做为一处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楼,被国家定为二类保护建筑,任何形式的改建和拆迁都是不被办事处所允许的。在老人的话题中,也谈到了关于维护和拆迁的事情,关于维护,据老人所说,大约需要500万元的维修费用,但迟迟未能落实到位,这幢历史考证价值很高的英国式建筑也就日甚一日,愈加破败了。时至今日,小楼依然故我,带着满身的倦意在风雨中一年年走过。

2004.9.9日11:56分秋色文学论坛/火的轻云

小歪嘴 2013-08-06 19:15
哈尔滨吉林街52号现状

2013年8月4日相——


哈尔滨一类街道上的花坛,

如同哈尔滨每条正街和繁华区一样美观整洁,而在背街上的吉林街52号正如哈尔滨许多背街一样破败凌乱

哈尔滨三类街道上的吉林街52号

  

  

04年我去看它时墙上还没有这块牌子,相信是以后的九年中设置的了。没有具体的时间,原来领事馆是捷克的,那么是当年的老人误传为英国的了吧。

比起04年时它更破败了,正面的柱子甚至已经被水泥随便糊住了。







[img=491,655]http://www.pgywxw.com.cn/bbs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1308/06/070651bkozttoaou3thtoi.jpg[/img]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所谓的东方小巴黎、东方莫斯科……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,哈尔滨并未真正把历史文化作为深入表里的灵魂,我温馨又无情的城市啊……

2013.8.6日发于北大中文/烈火的轻云


查看完整版本: [-- 追溯历史的足迹——吉林街52号(原创) --] [-- top --]



Powered by PHPWind v7.0 Code © 2003-08 PHPWind
Time 0.045392 second(s),query:3 Gzip disabled

You can contac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