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/田园
「田园」以描绘风格,展现了他对自然真挚的感情。贝多芬说过: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像我一样热爱乡村,热爱自然,甚至一棵树……。这部作品是描写人们在田园的喜悦气氛中,心中所引发的某些情感……只要一走入田园,我跟我不幸的耳朵便会豁然开朗……」。《田园交响曲》洋溢着返璞归真和自然韵律。贝多芬的音乐天赋,犹如创世造物般的神奇能力,精准的运用每个音符,在五线谱之上,画出令人不可置信的色彩调性,以及人类心灵与自然界的真挚情怀。「田园」与「命运」同样于1808年夏天完成,这两首曲子被公认是拥有两种相反而互成对照性格的乐曲。贝多芬亲自为《第六号交响曲》附上「田园」的标题,1808年12月22日首演,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将此曲标以「乡间生活回忆」的副题。与之前交响曲相较起来,「田园」突破过去通用四乐章的交响曲框架,谱写成五个乐章,并且从第三至第五乐章是一气呵成地连续演奏,藉此扩大音乐的表现。甚至贝多芬曾在草稿构思中,意图于最后一乐章加入合唱(但后来放弃了,直到第九号交响曲才实现)。这些再加上「标题音乐」的运用,以及每个乐章都有简短的文字说明,种种的创新手法开启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先声,也是交响曲表现的另一典范!「田园」与「命运」交响曲同样于1808年夏天完成,在「命运」交响曲中, 呈现出跟命运的搏斗,与最后的胜利,而「田园」交响曲则是舒发热爱大自 然的胸怀。自古以来,这两首曲子被公认是拥有两种相反而互成对照性格的 乐曲,而「田园」交响曲更是贝多芬少数亲自命名的作品,且在各乐章均有 标题。由于乐曲本身亮丽动人,潇洒洗练,故与「命运」交响曲同被列为最 受欢迎的旷世杰作。贝多芬自从听力衰退后,开始躲避人群,专心致力于作曲的工作,他将身心 投向大自然,企图在美丽的景色中,忘却烦恼与痛苦。正如法国作家拉马提 奴所说:「当人们在面临黑暗绝望的深渊之际,莫不寻访幽静的田园生活以 疗心灵之伤。」,贝多芬也藉由创作第六号交响曲,描绘出他对田园的一切 感受,及表达出人与大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的思想传统,同时此曲也成了交 响曲表现范畴的典范。
第一乐章:抵达乡村时的愉快气氛--从容的快板
一开始便由第一小提琴呈现出明亮的旋律,虽然是以奏鸣曲式写成,但两个主题并未对立,全乐章洋溢着爽朗自然的氛围。
第二乐章:小河边的风景--很快的行板
贝多芬所写最优美安逸的音乐,通过旋律,描绘出徐徐微风、悠啭鸟鸣、潺潺溪流。贝多芬曾说,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,地点是在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。
第三乐章:村民们愉快的聚会--快板
以诙谐曲风的乡村舞曲展开,节奏的跳跃达到高潮之际,暴风雨突然降临,待一切恢复平静,优美抒情的旋律重新把人们带回田园生活的美好。
第四乐章:雷雨和暴风--快板
暴风雨接踵而至,雷雨交加,自然界的震撼咆哮,渐慢慢趋于舒缓。
第五乐章:牧歌:暴风雨后的喜悦与感谢--稍快板
经过大雨的洗涤,雨过天青,大地增添另一种色彩。由竖笛奏出牧人之歌,接续由法国号应和,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相继出现,全曲在和谐气氛中结束。
[ 此帖被国乐飘香在2009-04-27 16:32重新编辑 ]